汉语中自相矛盾的表达

2022-11-25 投稿:李育泉 分享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拓宽知识: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汉语中自相矛盾的表达#相关文章

自相矛盾文言文的意思

自相矛盾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称赞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

0.2万人浏览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文言文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世上不大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自相矛盾,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0.2万人浏览 自相矛盾什么道理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

自相矛盾的典故

“自相矛盾”出自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

0.2万人浏览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故事其典故是说一个人卖矛又卖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