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谁

2022-11-22 投稿:吴孟钰 分享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

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

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

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谁#相关文章

纸上谈兵的故事所反映的是什么思维定势

纸上谈兵反映是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这个典故所表达的意思是多层次,多方位的。首先是赵母深明大义,举贤不避亲,知子莫若父,赵奢有言在先,若用赵括为将,必使赵国遭受灭顶之灾,赵母看

0.2万人浏览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故事所反映的是书本式思维定势纸上谈兵的故事所反映的是什么思维定势

纸上谈兵的典故简短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

0.2万人浏览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由来和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

0.2万人浏览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纸上谈兵的典故的由来

纸上谈兵典故简括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 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他的父亲赵奢则认为他纸上谈兵,不知道变通。 有一次,赵王命赵括带廉颇出战,蔺相如等多人反对,但由于赵

0.2万人浏览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典故50字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赵括曾经跟他的父

0.2万人浏览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50字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原文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有一次,秦国进攻

0.2万人浏览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关于纸上谈兵的典故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公元前263年,秦昭公派大将王龁进攻韩国的上党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一带。上党的守将不愿意归降秦国,就把上党的地图献给了赵国。上党的百姓也纷纷涌向赵国,一时间,赵国的长平,

0.2万人浏览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